

受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影响,6月14日至16日,平潭海域出现9~10级大风,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通过平潭海洋气象服务平台为新能源企业提供逐小时大风精细化专题和风险预警服务。中广核(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提前防范,停机8台风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近年来,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吸引许多新能源企业纷纷投身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助力当地构建“零碳岛”。
然而,灾害性天气频繁光顾,给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带来诸多挑战。在这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气象服务成了海上风电产业破浪前行的关键助力。
“风,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大的挑战。”中广核(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场长张涛感慨。
平潭,这个被誉为“世界三大风口”之一的岛屿,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复杂多变的天气给风电场建设和运维带来了极大挑战。
面对挑战,实验区气象局积极行动,从风电场选址开始,便提供全方位气象保障。
“在风机建设前,我们通过分析气象观测数据,对平潭海域的风能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确保风电场能够建在风能资源最丰富、最适宜的区域。”实验区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选址只是第一步。在风机建设、日常运维等环节,都少不了气象部门保驾护航。
当地气象部门运用AI技术,结合卫星遥感、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等资料,构建了海上风电高影响天气预报模型,能预报出基于风电场位置的未来7天10米、50米、100米梯度风场、降水量、雷电概率及海表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
“以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我们常力不从心,现在有了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张涛对气象部门的服务赞不绝口。“特别是在台风等一些恶劣天气来临前,我们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调整风机运行。”当预计海风超过25米/秒时,风电场根据风况决定风机进入防台风模式或停机保护,以保障风机设备安全。
不仅如此,2021年,全省首个海洋气象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平台汇集了实验区气象局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高影响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并通过5G技术精准快速发送至风电场作业人员手机客户端。气象服务深度嵌入新能源企业业务流程,为企业构建起全链条的气象安全屏障。
“这个平台就像是我们的‘智慧大脑’,能随时掌握海域气象情况,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张涛这样评价。新能源企业依托平台提供的高分辨率海浪、风场实时预报,提前规划最优出海路线,将燃油成本降低15%以上,风机故障处理效率提高30%以上。根据平台中长期气象趋势分析,精准安排施工窗口期,使海上风电安装效率提升20%。
除了精准的天气预报,雷电防护也是海上风电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风机的高度和安装位置决定了它极易成为雷击的首选目标。为此,当地气象部门积极与高校携手合作,研发出适合海上风电防雷检测的技术产品,可以对风机叶片、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塔筒等雷电防护装置进行全面检测,有效保障风电企业安全生产。
这位与风共舞的“隐形守护者”,把潜在的风险转化为可控的变量,筑起一道坚实而智慧的气象屏障,默默守护着这片海域上的每一个风机,让每一阵掠过平潭的海风,都化作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动力。(撰稿:张钤、林彬、何捷、余文馨 审核:谢玉丽)
福建省气象局 All Rights Reserved电话:0591-83356610
技术支持: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 电话:0591-83341956
网站标识码:bm5413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6号
ICP备案:京ICP备05004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