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情况下,多少降水能解渴?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9-11-22 08:33    【字号:  

干旱季节,每逢一次降水过程,人们都充满期待,希望此次降水能有效缓解当前旱情,于是对降水的有效性及时作出评估就非常必要。
  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土壤湿度的变化很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实地了解一下雨后渗透深度。如果耕作层全部湿透,就认为是一场透雨,否则就不能说旱情彻底解除了;而对于水务部门,他们更关心能产生多少地面径流,对水库、当家塘补水作用有多大,因为这关系到生活用水安全。一般来说,在耕作层土壤湿度未达饱和之前,基本不会有明显径流,大气降水的绝大部分都要被干渴的土壤吸收。
    那么,在久旱情况下需要多少降水才能有效缓解旱情呢?
    笔者曾研究了安徽省凤阳县观测站2010~2011年度秋冬连旱及其解除过程。2010年10月3日~2011年2月25日的146天中,该站只有12月13日有5毫米以上降水,其余145天无有效降水(<5毫米的降水分布于土表,很容易被蒸发掉,故称“无效降水”)。
  监测表明,2010年10月开始,该站土壤湿度呈持续下降趋势。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60%(相当于轻旱)的日期分别在11月16日、12月9日、次年1月7日。次年1月1日起,0~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50%,达中旱。次年2月中旬,0~10厘米为中旱、10~30厘米为轻旱、30厘米以下正常。2011年2月25日夜至28日该站出现秋种后最大降水,过程降水量35.6毫米,降水渗透深度达40厘米左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均回升到适宜状态,旱情解除。
    对该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逐小时累积降水量对各深度土壤的增墒效应表现为:上层先于下层,上层增墒幅度大于下层,当累积降水量不足时无增墒效果甚至继续失墒。0~10厘米土层,当累积降水量大于10毫米后增墒加快;10~40厘米土层,当累积降水量大于25毫米后增墒加快;当累积降水量大于30毫米后,0~1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此后该层增墒速度减缓。
  由上可知,我们可以将过程降水量>5毫米、>10毫米、>25毫米作为其缓解旱情有效性低、中、高的参考标准,当降水量达30~50毫米时则有望解除此次土壤干旱过程。至于水文干旱是否解除还需看地面水源的蓄水状况。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