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落区重叠易致哪些风险骤增?

来源: 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 2019-07-25 08:32    【字号: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格苗

7月15日,水利部监测数据显示,入汛以来,受降雨影响,全国37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1998年以来同期超警河流数量偏多近八成。其中,广西桂江、湖南湘江资水、福建建溪富屯溪等4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15条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

截至7月15日,长江中下游发生一次编号洪水,黄河上游发生两次编号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发生一次编号洪水。

河流超警戒水位背后,是南方频繁的降雨。从7月5日5时到15日5时,江西、湖南、贵州等南方省份多地累计降水量达到400-80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800毫米。

预报员频繁提及的“落区重叠”是什么?

落区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的专业术语之一,主要指的是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的发生区域预报。因此,简单地说,就是预报员们很担心,“接踵而至”的下一轮暴雨与上一轮暴雨的发生区域一致,刚刚被暴雨袭击的地方还没“缓过劲儿”来,又要迎来新一轮暴雨。

对普通的南方人来说,刚刚过去的10天(7月5日至15日),不过是一场接一场的雨。但对预报员,特别是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员而言,则是站在全国的角度看这一场场汹涌而至的降雨,并从气象学上,将其分成7月7日至9日和7月12日至14日两次明显的强降雨过程。

在7月7日至9日期间,江南及贵州、广西等地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区域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200毫米以上的区域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而且,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地23个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当地7月历史极值,湖南衡山、江西宜春及广西灵川等6个县(市)日降雨量破当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这轮降雨过程结束后,7月10日,水利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8省区9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湖南湘江、资水,福建建溪及富屯溪发生超保洪水,广西西江出现2019年一号洪水,个别水库水位超汛限。

而后,在中央气象台早间会商中,预报员们在分析研判下一轮降雨的时候,预测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西等区域又将有暴雨过程,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频繁提到了一句话:要注意防范暴雨落区重叠带来的风险。

两轮或多轮降雨落区重叠,会使哪些风险骤增?

首先是洪水。

从水利部提供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第二轮降雨过程结束后,发生超保洪水的河流数量从4条骤增至46条,长江也迎来了今年的一号洪水。

两次过程降雨量大且影响范围广。事实上,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宇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两次强降水落区高度重合——后一轮暴雨的落区东段比上一轮略偏北一些,长江中下游沿江南麓地区直接覆盖在50-100毫米累计降水区域下,鄱阳湖周边地区累计雨量接近300毫米,这也是导致南方多地洪水风险骤增、长江发生一号洪水的原因。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地方很干,且雨不大,那甚至可能需要下好几天,才能使土壤水分饱和,而后形成地表径流。但由于前一轮过程已经下了足够多的雨,土壤水分饱和或接近饱和,河道水位已明显上涨,短短三天后,又迎来新一轮的强降雨,新下的雨难以渗入地下“空间”,会快速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海。比如,江西的雨水通过各条支流汇入鄱阳湖,湖南降水汇入洞庭湖,最终流入长江。而后一轮过程略偏北,只是加快了与上一轮过程地表径流的“汇合”速度,长江一号洪水的到来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中央气象台预报员的MICAPS工作平台上,可以清楚看到全国各地已经下了多少毫米的雨、再下多少就会出现河流超警戒的自动化工作页面。

其次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月14日,后一轮降雨过程趋于结束,江西、湖南、广西多地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李宇梅说,对于地质灾害来说,跟中小河流洪水发生风险骤增原因相似:两轮强降雨之间间隔时间太短,3天间歇完全不足以衰减掉上一轮降雨的影响。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地方下了100毫米的雨,需要15天的时间,才能将其影响衰减至相当于下了3到4毫米的雨。不过,由于各地地理条件差异较大,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上一轮遭受强降水影响的区域脆弱性增加,次生灾害潜在风险已显著提高,3天后这些区域再次遭遇强降雨会使得多种次生灾害频发,甚至形成灾害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各地气象和自然资源部门,也在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比如,在三峡库区,如果前三天有降水,未来2小时至12小时内降水超过25毫米,便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当然,无论是洪水风险,还是地质灾害风险,气象与相关部门都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门、人员做好防范应对。

 (来源:《中国气象报》719日四版)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